劉珍
豐收的十月,藍天碧水,白云綠樹,一片美景盡收眼底,點綴美景的就是那一條太子河。
我的家鄉小北河,在秀美的太子河畔,千百年來流淌的太子河水,哺育著兩岸的人們。水美地肥,人杰地靈。人們的生活由過去的貧困漸漸地走向今天的富足美好。
從我上大學時起,家鄉還很一般,羊腸土路,能騎上自行車就算厲害有出息的人物了。河上無橋,只有小木船。遇洪水時,靠小木船來回送人。每逢假日,和同伴隨母親去河那邊挖野菜,坐小木船過河。那時鎮上只有電機廠、農機廠、拖拉機站。
當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時,家鄉小鎮變了樣。土路變成了礦渣路、柏油路,河面的大橋把兩岸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,每天橋上車水馬龍,個體戶漸漸多起來,浴池,商場,飼料店,種子化肥公司,小診所,養殖專業戶,種菜大戶等,比比皆是,簡陋的房屋換成了新磚房,斷橋窗,琉璃瓦,一部分人住進了高樓,不少人家建了樓房,甚至還有三層的小別墅,房前樓旁,栽種了花木,家家戶戶過上了幸福生活。
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。早晨,晨練的人們,紛紛到壩上散步、唱歌跳舞;傍晚,三五成群,慢走的,蹦跳的……無論多大年紀,都把笑意寫在臉上,他們談笑風生,有說不完的快樂。遠遠望著落日余暉中的家鄉,就是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,讓人心馳神往。晚上,在燈火闌珊中,健身舞蹈隊、廣場舞一幕幕出場,優美的舞姿,舒緩的音樂,把人們帶入美好的夢境。
如今,我的家鄉處處是柏油路,錯落有致的樓群,隨處可見的轎車……尤其是襪廠,發展到幾百家,襪子遠銷國外,在家留守人員,無論老少,都在那上班。城里一些下崗工人也來了,人們都夸咱們的家鄉富裕,人民安康。
我的家鄉,默默依偎在美麗的太子河畔。每天,人們在晨曦中出發,從暮靄中歸來,載著收獲的喜悅,擁抱明天的太陽,笑逐顏開。生活在這美麗迷人的河畔,沐浴著溫暖的陽光,享受著甜蜜美好的生活,我心中充滿無盡的喜悅。